所在位置:大風車考試網(wǎng) > 北京高考 > 正文

北京體育大學錄取通知書發(fā)放時間及開學時間和新生入學指南軍訓須知

大風車考試網(wǎng)

2017年北京體育大學錄取通知書發(fā)放時間及開學時間和新生入學指南軍訓須知北京體育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務院確定的首批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進入“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的高等體育院校。2007年,學校體育學一級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并在教育部近十年組織的三次全國學科評估中均排名第一。
北京體育大學具有光榮的辦學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辦學基礎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學校隸屬國家體育總局。


學;I建于1952年,1953年舉行開學典禮,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學校位于海淀區(qū)信息路,占地面積約1400畝,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
學,F(xiàn)設有50個二級教學單位和中層單位,其中設有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8個學院,體育傳媒系、外語系、體育藝術系、運動康復系、社會體育系等5個系,學校還設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科學研究中心、教學實驗中心等3個中心,附屬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和附屬中等體育專業(yè)學校2個附屬學校。此外,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體育道德與廉政風險研究中心也設在學校。
學,F(xiàn)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優(yōu)秀重點學科、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設有體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可授予教育學、理學、醫(yī)學等3個學科門類博士、碩士學位;另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臨床醫(yī)學等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行政管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體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授予權;學校設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人體科學、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公共事業(yè)管理、體育經(jīng)濟與管理、新聞學、廣告學、應用心理學、英語、表演、舞蹈表演、運動康復、休閑體育等15個本科專業(yè),其中,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4個北京市特色專業(yè)建設點。
學校現(xiàn)有各級各類在籍學生16000余名,其中本科生8000余名,研究生近2400名。全年培訓各類留學生近1000名。學校現(xiàn)有教職工1011名,其中專任教師627名,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人員392名,博士生導師65名,碩士生導師184名,在國際國內(nèi)各類體育組織任職人員230余人次。
學校擁有現(xiàn)代化教學樓、科研樓,室內(nèi)訓練館25個、室外運動場74個,圖書館藏書近百萬冊。
學校在全國21個省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設立了36個繼續(xù)教育教學站點;與北京學院路地區(qū)19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學共同體,北京體育大學的學生可以到這些重點高校學習,共享優(yōu)越的教學資源。2007年學校以全優(yōu)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近5年畢業(yè)生的一次就業(yè)率均達到95%以上。
學校已先后與3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79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開展了師生交流、遠程教學等合作;授予了國際奧委會*羅格等8位國際體育組織負責人和著名專家名譽博士、博士學位;從1958年開始招收留學生至今,已為106個國家培養(yǎng)留學生5000余名。
建校60年來,學校積極踐行并彰顯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功能,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享譽國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教師、教練員、運動員和管理人員等優(yōu)秀人才,為中國體育事業(yè)、高等教育事業(yè)和奧林匹克運動,以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了黨和國家、社會各界和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國際奧委會曾分別授予學校3任校長“奧林匹克運動銀質獎章”、“體育運動學習和研究獎”和“體育與教育獎”,向學校頒發(fā)了2011年國際奧委會“體育與社會責任獎”。學校曾先后獲得*、國務院“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表彰和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7屆奧運會貢獻獎”、“28屆奧運會貢獻獎”,授予366人次“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稱號以及82人次“全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和“全國體育工作榮譽獎章”等。
“十二五”期間,北京體育大學將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建設進程,全面回應建設體育強國、高等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科技強國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為體育強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