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大風車考試網(wǎng) > 北京高考 > 正文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錄取通知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錄取通知書查詢發(fā)放時間

大風車考試網(wǎng)

從查詢到錄取信息,到錄取通知書寄到考生手中,至少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具體時間以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間為準)。若考生在被錄取的批次結束后一個月仍未收到錄取通知書,可向錄取院校進行電話咨詢。

在省招辦按一定程序對錄取考生進行審核備案后,由招生院校*郵政特快專遞等給據(jù)郵件方式寄送錄取通知書,通知書上加蓋招生院校印章。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給考生的,還有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材料(民辦高校還須附加省級招辦出具的《錄取考生信息確認表》),請已被錄取的考生耐心等待。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在中央團校基礎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團中央所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學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后,與中央團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承擔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團干部培訓的雙重職能。校長由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兼任,馮文彬、胡耀邦、韓英、王兆國、胡錦濤、宋德福、李克強、周強、胡春華、陸昊先后任校長。


現(xiàn)任校長為團中央第一書記陸昊,黨委書記為倪邦文,常務副校長為王新清。

中央團校創(chuàng)建于1948年9月,她的建立與發(fā)展得到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在不同歷史時期,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多次親臨學校作報告、參加畢業(yè)典禮、接見學員和工作人員、題寫祝詞與賀信,對學校的建設發(fā)展和青年人才的培養(yǎng)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央團校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輸送了7.3萬余名德才兼?zhèn)涞那嗄旯ぷ鞲刹浚诮ㄔO高素質團干部隊伍和促進共青團事業(yè)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在*的關懷和支持下建立發(fā)展起來的。時任**胡耀邦為學校題寫了校名,時任*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王震出席學校成立大會并作重要講話。在1995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建校10周年和1998年中央團校建校50周年之際,時任*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發(fā)來賀信。在2005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建校20周年之際,*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視察學校并作重要講話。*的關懷與期望,成為激發(fā)全校師生員工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的強大動力。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以來,秉承中央團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钡霓k學思想,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1986年開始招收首屆本科生,1990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并開始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199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論為“優(yōu)秀”。目前,學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第二學士學位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留學生教育、繼續(xù)教育和團干部培訓等在內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格局。現(xiàn)有14個學士學位專業(yè),涵蓋法學、管理學、經(jīng)濟學、文學、理學五個學科門類,還有8個碩士學位專業(yè)。設有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法律系、經(jīng)濟系、新聞與傳播系、公共管理系、中國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等8個教學院系;社會科學部、文化基礎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心、計算機教學與應用中心、體育教學中心等5個教學中心(部)。設有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中國志愿服務信息資料研究中心、青年發(fā)展研究院、青年心理研究所、青少年政策研究所、青少年法學研究所、大學生素質拓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研究所、科學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等科研機構。2006年,學校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被中華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和國際勞工組織命名為大學生KAB創(chuàng)業(yè)教育基地,與北京市共建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學校與聯(lián)合國亞太經(jīng)濟和社會委員會、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勞工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開展了多項長期的項目合作;與美國、英國、俄羅斯、德國、加拿大、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校、科研機構,在本科教育、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等領域建立了良好關系。

學校加大基本建設和教學設施投入,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目前,學校館藏圖書數(shù)量充足,品種豐富;各類教室、實驗室配備齊全,設備先進;校園網(wǎng)“千兆為主干,百兆到桌面”,形成了完善的校園信息化服務體系;運動場館及體育設施完備,充分滿足教學與群體活動的需求。

學,F(xiàn)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專任教師數(shù)量穩(wěn)步增加,結構日益優(yōu)化。目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shù)的44.5%,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shù)的34.9%;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教師6人,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北京市高等學校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11人,入選北京市培養(yǎng)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人。

2000-2006年,學校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縱向科研項目、部門委托的橫向科研項目155項;全校教師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809篇,出版學術專著、學術譯著、主編或參編教材250余部。在青少年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等領域出現(xiàn)了一批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成果及專家!吨袊嗄暾螌W院學報》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入尋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其“青少年研究”欄目于2005年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工程。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立足北京,面向全國,服務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共青團事業(yè),培養(yǎng)政治素質高、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應用型高素質公共管理人才。截至2007年8月,學校為社會培養(yǎng)輸送四年制本科生6000多人。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的領導骨干。畢業(yè)生的素質和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普遍好評,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品牌優(yōu)勢初步顯現(xiàn)。

學校是北京市首批命名的“文明校園”,2004年榮獲“首都文明單位標兵十連冠”稱號,2002年、2005年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5年獲得“中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6年連續(xù)第12次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標兵”。

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學校在團中央書記處的領導下,正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堅持“青年”和“政治”的辦學特色,努力建成國內培養(yǎng)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發(fā)展研究的重要基地,向著國內知名、特色突出的教學研究型院校的目標不斷邁進。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