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全校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歷史教師會在思問樓一層多媒體舉行。會上,嚴華書記匯報了學校國學建設的思路、策略和進程,重點宣講了《校園里的國學》教育讀本作為校本課程,編者編寫的初衷和目的,提出了使用的說明和建議。于會祥校長結合學科課程建設漫談如何利用身邊的、校園的教育資源,開展學科教育和學校文化管理建設等若干問題。
“如何上好思品課?教學資源從哪里來?如何認識、開發(fā)、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什么是教育?怎樣做才是真正的教育?”
學科教師要深入思考和踐行教學首先要育人的教育價值,進一步明確教什么和怎么教。
從育人的價值角度,于校長提出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學科建設,如挖掘校園生活、環(huán)境、歷史、校友等多種資源蘊含的教育價值,品味和傳遞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育人因素和價值。
如歷史教師要善于結合和利用學校的校史、校情、校歌、校貌等家事、家史,引導學生學習認識歷史,否則,缺失了情感的教育,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空洞而遙遠的;政治教師杜絕假、大、空的現象,就要善于從生活的點滴、從身邊的問題入手,避免脫離實際,用好課程資源;思品課要遵循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問題,善于做真正的教育,只有了解了學生心里真正在想什么,才能充分發(fā)揮教育的真正價值。
關于藝術教育、科技教育以及學科教育到底怎么搞,他表示,教師教的方式引領學生能否正確地思考問題。他提出,教師一定要學會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明確“我是育英學校的教師”的學科教師定位,努力挖掘和全方位利用好各種教育資源。
于校長強調指出:“以文化人,是文化;文化的力量是教育當中最重要的力量;文化管理是學校當中最重要的管理;學校當中最重要的管理智慧就是文化。”
全校思品、政治、歷史教師會的召開標志著我校“踐行常規(guī)、深研課程”主題活動向各個學科的深入開展,大會也是啟動我校小、初、高一體化課程建設與育人模式變革研究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