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風雨等自然現(xiàn)象一樣,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預報的。當?shù)貧さ膽冊谥饾u積累、加強的過程中,就會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質發(fā)生物理、化學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fā)生有關聯(lián)的異常變化現(xiàn)象為地震前兆。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一些關于賀州地震的信息,包含地震帶分布,歷史上賀州地震記錄,以及地震逃生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賀州歷史上地震數(shù)據記錄
賀州市三縣一區(qū)歷史上的地震次數(shù)記錄數(shù)據:
(富川瑤族自治縣志)記載:
明 萬歷十五年(1587) 富川地震
萬歷三十二年(1604)地震
萬歷三十三年(1605)地震
清 雍正四年(1726) 農歷八月十三日,地震,聲音如雷,屋壁皆動。
雍正十三年(1735)農歷七月十七日夜,地震。
道光十三年(1833)三月,大石山地陷數(shù)十丈。
民國五年(1916),牛頭山,同古地震。
(昭平縣志)記載:
明 崇禎八年(1635) 農歷五月十二日,昭平地震,河水如雷吼。
崇禎十二年(1639)農歷五月初八,地震有聲。
清 乾隆十三年(1748) 地震
乾隆二十四年(1759)農歷九月初五,地震如雷吼。
光緒十八年(1892)三月大雨雹,九月地震。
民國五年(1918)1月3日,地震歷時三刻。
(鐘山縣志)資料暫時缺乏
八步區(qū)境內(原賀縣)歷史上記載的地震記錄:
(八步鎮(zhèn)志)記載:“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夏,鵝塘八步一帶地震,震級為3.5級,椅塌,雜物翻倒!
(年代) (時間)公元 (震中位置) (震級)
西晉時期 288.10.12--11.10間 臨賀(賀縣) 3
西晉時期 289.12.29--290.1.27間 臨賀 3
明 萬歷年間 1586.12.10--1587.1.8間 臨賀 3
清 光緒年間 1875年夏 臨賀(八步,鵝塘一帶) 3.5
清 光緒年間 1895.3.3 賀縣信都 3
清 光緒年間 1908年 賀縣大神山 3
民國六年 1917.1.25 賀縣 3.5
民國七年 1918.2.12 賀縣賀街 3.5
民國八年 1919.2.1--3.1間 賀縣桂嶺 3
1973.3.8 賀縣桂嶺 2.3
1977.7.1 賀縣蓮塘 2.8
2006.6.29. 八步區(qū)八步市區(qū) 2.6
2017年07月31日17時18分在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北緯24.08度,東經111.56度)發(fā)生5.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二、賀州地震帶分布圖
三、地震逃生注意事項
當人們在遇到突如其來的地震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采取應急措施。在來不及逃出房屋的情況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堅固的寫字臺下、炕沿下、床板下等。
住樓房的人應盡快從大房間躲避到廁所、廚房等小房間處;當來不及逃離大房間時,應躲在內墻墻角下、家具與門框附近等處,并保護頭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樓房的外墻角,以防外墻震裂倒塌而跌出墻外。不可躲在陽臺上、窗戶旁與擁在樓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樓以防摔傷。
地震發(fā)生時的自救措施
當主震約在20秒鐘過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間,以防接著而來的余震造成傷害。住高層樓房的人不可乘電梯逃離。為防地震造成停電和火災,可沿樓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己在室外的人應保護頭部,以防止被瓦礫等物砸傷,并迅速往廣場、操場、公園等空曠安全處疏散,要躲開狹窄街道、高樓、影壁、女兒墻、煙囪、橋梁、高壓線、變壓器、河堤,水壩等危險地段。
若地震時在立交橋上,司機和乘客應迅速步行下橋躲避。若地震時正在車間、影劇院、商場、學校等公共場所,若時間允許可依次迅速撤離;在來不及時,可就近躲在車床下、桌子下、舞臺下、椅子下、柜臺兩側等處。大地震后還有多次余震,此時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內;倒塌的建筑物如發(fā)主火災應迅速撲滅,以救出被困往其中幸存的人。
被埋在廢墟中的人,應盡可能加固自己同圍的支撐物,并用連續(xù)有規(guī)律的敲擊聲和呼喊聲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