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大風車考試網 > 甘肅高考分數線 > 正文

甘肅考多少分能上西安交通大學 附-錄取分數線

大風車考試網

根據最新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西安交通大學在甘肅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甘肅考生上西安交通大學的分數在549至610分,位次為5656至329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甘肅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49至610區(qū)間才能上西安交通大學。

一、甘肅考多少分能上西安交通大學

1、2022年甘肅考生上西安交通大學(工科試驗班):理科最低分需要5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63名;

2、2022年甘肅考生上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類專業(yè)):理科最低分需要5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23名;

3、2022年甘肅考生上西安交通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6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7名;

4、2021年甘肅考生上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類專業(yè)):理科最低分需要5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656名;

5、2020年甘肅考生上西安交通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62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68名;

6、2022年甘肅考生上西安交通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9名;

7、2021年甘肅考生上西安交通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3名;

8、2020年甘肅考生上西安交通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6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71名;

甘肅考多少分能上西安交通大學 附-錄取分數線

二、西安交通大學在甘肅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西安交通大學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2 甘肅 理科 本一 555 3663 教育部
2022 甘肅 理科 本一 571 2223 教育部
2022 甘肅 理科 本一 602 667 教育部
2022 甘肅 文科 本一 571 329 教育部

2、2021年西安交通大學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1 甘肅 理科 本一 549 5656 教育部
2021 甘肅 理科 本一 613 854 教育部
2021 甘肅 文科 本一 596 383 教育部

3、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0 甘肅 理科 本一 627 868 教育部
2020 甘肅 文科 本一 610 471 教育部

查不到錄取狀態(tài)怎么辦

錄取結果一般在每個錄取批次開錄后的3-5天內可查詢到。但因各高校錄取結束時間不一致,錄取結果不是一次性公布。

但是重點是:如果,你所報的批次都已經在進行征集志愿了,還是沒查到錄取信息。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去登錄考生服務平臺系統(tǒng),填寫征集志愿。

如果你無法填報征集志愿,這就代表你在這個批次已處于預錄取或錄取狀態(tài),請耐心等待錄取結果!如果能填,證明你所填報的志愿沒被錄取,這個時候就要慎重填報征集志愿。

高考志愿是高考前填還是高考后

高考志愿是高考高考后填。

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大家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的高考成績在自己所在省份的排名,然后確定自己想要上的專業(yè),根據專業(yè)排名選擇一所自己成績符合的大學,高校的招生簡章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環(huán)境,學費、招生計劃等相關內容。

高考志愿都是考后知分填報,即在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后填報志愿。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選報的院校和專業(yè),是考生的志向、愿望、愛好、個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

據了解,部分重點高校擔心,如果填報志愿時間改在考試成績出來以后,再統(tǒng)一填報志愿,有可能導致高分考生被外地名校尤其是清華北大等!耙痪W打盡”,而一般院校也希望能錄到一部分高分考生。但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則表示,考試成績出來后,再填報志愿,能讓考生進入最符合自己理想的高校。

三、西安交通大學最新介紹

西安交通大學是我國最早興辦、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zhàn)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yè)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創(chuàng)建了南洋公學,1921年定名為交通大學。學校堅持“求實學,務實業(yè)”辦學宗旨,強調“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學問、創(chuàng)一等事業(yè)、成一等人才”辦學目標。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獨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學,被譽為東方的“MIT”?箲(zhàn)時期,學校移至租界,內遷重慶,堅持滬渝兩地辦學,為抵御外侮,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師生積極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爭,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1955年中央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6年起師生分批遷赴西安;1957年分設為交通大學西安、上海兩個部分,實行統(tǒng)一領導;1959年,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同年被列為全國十六所重點大學之一。2000年國務院決定將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醫(yī)科大學、陜西財經學院三校合并,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學。 學校是“七五”“八五”重點建設單位,首批進入國家“211”和“985”工程建設學校。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A類建設高校,8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 學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yī)、經、管、文、法、哲、藝等9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設有27個學院(部、中心)、9個本科書院和3所直屬附屬醫(yī)院。現有在編教工6538人,其中專任教師3729人。師資隊伍中有兩院院士45名、國家級教學名師7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9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6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及“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1人、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入選者234名、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81名。 現有學生48082名,其中本科生21141名,研究生26941名。本科專業(yè)9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1個、博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后流動站30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個、2011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148個。建有國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國西部質量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5月,學校16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4個學科進入前1‰,工程學進入前萬分之一。 建校120余年來,形成了興學強國、艱苦創(chuàng)業(yè)、崇德尚實、嚴謹治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愛國愛校、追求真理、勤奮踏實、艱苦樸素的優(yōu)秀品格,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特色。張元濟、蔡元培、蔡鍔、黃炎培、鄒韜奮、陸定一、錢學森、張光斗、吳文俊、江澤民、黃旭華、侯宗濂等,為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西遷以來培養(yǎng)了林宗虎、蔡睿賢、曹春曉、蔣新松、李鶴林、葉尚福、李佩成、姚穆、陳國良、雷清泉、熊有倫、涂銘旌、李伯虎、蘇君紅、孫九林、陳桂林、程時杰、孫才新、韓啟德、譚鐵牛、叢斌、郝躍、陳政清、江松、房建成、王華明、湯廣福、郭萬林、吳宜燦、羅琦、嚴新平等43位兩院院士;高華健、鎖志剛、姜晶、劉奕路、梁平、陳掌星等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 遷校65年來,為國家輸送了28萬余各類人才。2020年在中西部工作畢業(yè)生比例已達55%以上,為國家的西部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畢業(yè)生在社會各界享有良好聲譽,涌現了楊嘉墀、陳惠波、溫熙森、肖勝利、馬德秀、雷菊芳、崔殿國、孫來燕、張國寶、賈全喜、王玨、連維良、溫樞剛、汪建平、辛保安、江小涓、蒲忠杰、于杰、何金碧、張月娥、桂生悅、盧雷、張雅林、葛紅林、趙歡、仇建平、梁海山、馮興亞、周鴻祎、陳曦、劉光斌、鄭海濤、路一鳴、樊登、劉烈宏、張冬辰、王東峰、劉奇、郭文珺、景海鵬、陳冬、薛瑩、張新等一批知名校友。 學校落實“品行養(yǎng)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新”四位一體人才培養(yǎng)理念,建立“通識教育+寬口徑專業(yè)教育”、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yǎng)體系。 2006年,實行了“書院制”,書院、學院“雙院制”培養(yǎng)模式為學子插上騰飛的翅膀。2017年,學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實“校-院-系”三級教學責任,建立“橫向協作、縱向貫通、教書和育人統(tǒng)籌協調”的本科生人才培養(yǎng)管理體系。堅持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探索,從1985年開始,先后創(chuàng)辦“少年班”“錢學森試驗班”“侯宗濂試驗班”“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試驗班”“人工智能試驗班”等,以錢學森學院為載體,把錢學森精神和智慧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獨特的教育理念,寬松的學習氛圍,強大的師資配置,良好的教學效果備受學生和家長好評。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8項,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3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3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3門、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50門、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7門、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9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0門、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2門,擁有8個國家級教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1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9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建有國家級教師教學發(fā)展示范中心,獲“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27篇、提名獎46篇。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增強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科技競爭力。遷校以來,創(chuàng)造了百余項國內外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在搶占科研制高點方面發(fā)揮了交大的引領作用,其中包括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第一個汽輪機、汽車制造、制冷與低溫和壓縮機專業(yè),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處理芯片,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剪統(tǒng)一強度理論等。 遷校以來,學校創(chuàng)造了30000余項科研成果,其中241項獲得國家三大獎,產生了數以千億計的經濟社會效應。學校依托學科與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勢,創(chuàng)新產學研合作模式,與政府、大中型企業(yè)建立研發(fā)中心,注重解決行業(yè)關鍵性技術問題,充分發(fā)揮科技對區(qū)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支撐作用。 2000年至今,主持“973計劃”項目2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832項,基礎研究項目數和經費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承擔的文科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37項,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獎36項,與國家發(fā)改委、民政部、中央編譯局等共建17個高端智庫,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納應用。 學校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167個文化社團,科技、文藝、體育等活動豐富多彩,“九州名家”“縱論四!薄八荚创笾v堂”“學而論壇”“新港報告”“創(chuàng)源論壇”等成為師生開拓視野的經典品牌。歷年來,交大學子在SAE國際航空設計大賽、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國際數學建模大賽、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國際英語演講大賽、世界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世界大學生賽艇錦標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亞洲區(qū)選拔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Robocon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全國航空航天模型(科研類)錦標賽、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與社會實踐科技競賽等國際國內大賽中屢獲佳績。 國際交往廣泛。2000年至今,已邀請25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及2000余位國外教授來訪講學,合作研究、學術交流的世界各國學者、企業(yè)高層、政府要員更高達2萬余人;派出赴國外訪問、進修、研究及攻讀學位的教師和學生2.8萬余人次,參加國際會議2000余人;與美、日、英、法、德、意、新、韓等44個國家和地區(qū)逾320所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現有興慶、雁塔、曲江和中國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四個校區(qū),占地面積約4480畝,各類建筑總面積約400萬平方米。圖書館被*宣傳部批準為“錢學森圖書館”,總建筑面積43794平方米,閱覽座位3604余席;累計藏書576萬冊(件),中外文報刊10175種,中外文現刊1307種。引進國內外電子資源132個平臺約72個子庫;擁有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5.9萬余種,中西文電子圖書175.9萬余種。 中國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以“國家使命擔當、全球科教高地、服務陜西引擎、創(chuàng)新驅動平臺、智慧學鎮(zhèn)示范”為目標,在4個領域上建立了8大平臺、29個研究院和300多個科研基地,將服務學科交叉、軍民融合等國家重大科學研究,服務學生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