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雨,長久以來都是情愫與感性的代表,繾綣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干凈玲瓏剔透,“細雨,煙雨,烏篷雨,狐貍雨,斜風細雨,煙雨凄迷,好雨知時節(jié),夜來風雨聲,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寒雨連江夜入?yún),”不一而足。人們在雨中抒發(fā)感嘆,在雨中俯仰情感。雨,也是一個民族集體思緒的載體,香港回歸的傾盆大雨,洗刷了中華民族百年的恥辱,汶川地震的驟雨不歇,則是天公對華夏兒女苦難的嗚咽。而今天,雨,被寄托了新一層含義,那就是我們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李林森同志的雨,在他身前,和煦如春風雨露,在他身后,悲慟如雨雪嘶歌。
《雨中的樹》這部電影,正是以此為契機,講述李林森同志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軌跡。他的名字中有五個木,五代表多,代表廣,代表眾,代表他豐碩的工作業(yè)績和博大的精神境界。之所以取樹,是因為樹正是由眾多的木所組成的,樹剛正不阿,浩然正氣,站直了就是頂天地,立乾坤,為人民遮陰,為環(huán)境守衛(wèi),倒下了,也是渾身是寶,果可入食,葉可用藥,枝條可做燃料,軀干可作建材。這些都是對李林森同志鞠躬盡瘁的精妙比喻,在這部電影里,他身先士卒戰(zhàn)洪魔、扶弱濟困獻愛心、甘于清貧重名節(jié)、公正用權不謀私、工作當命抗死神、燃盡生命寫忠誠,一幕幕慷慨悲壯之歌,響遍銀幕內(nèi)外,響遍每個觀眾的心間。
那些震撼心靈的點滴,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洪浪滔天之際,他沉著應對,勞心費神,難舍晝夜,心力交瘁,體力嚴重透支。他聲嘶力竭地呼喊,奮不顧身地救助百姓,讓人感慨萬千;病重之后他強忍劇痛忘我工作,審簽文件、組織會議、接訪群眾、下鄉(xiāng)調(diào)研,萬源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鐫刻了他的信仰;他在生命的盡頭,臉色愈加顯得蒼白,幽深的黑眼圈更加顯得形容枯槁,他還堅持嘔心瀝血,修改文件,布置會議,上傳下達;最后他的小兒子深情呼喚父親的鏡頭,所有的人都不免淚眼迷離,鼻中酸楚。誠然,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在死神面前,生命都是蒼白無力的,李林森是平凡的人,同時也是偉大的,他的偉大是在他不懈追求生命意義中體現(xiàn)出來的。他始終保持善良、真誠的本性。這正是我們所苦苦追尋的人生主題。
最后,讓我以一首小詩表示對他的景仰與尊崇吧: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篇二】
看完《雨中的樹》,我久久無語。那雨、那山、那樹、那人、那情、那景、那笑聲、那喊聲……讓人有太多的感動。
電影《雨中的樹》,它讓我想到,做人亦是如此。要敢于并承受風風雨雨的洗禮和考驗,只有這樣才能成長為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成為一棵屹立不倒的雨中樹。李林森沒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他所做的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然而,正是這些小事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黨員對老百姓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關心和重視,也是這些小事一次又一次地感動和溫暖了我們。它讓我明白,想要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就要做到不搞形式主義,不喊口號,認真做好身邊的每件小事。影片中李林森說過,“水可以不干凈,空氣可以不干凈,但人不能不干凈。”作為一名黨員,一名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如果心中沒有百姓,沒有為人民利益奮斗終生的信念,相反,滿腦子裝著自己的仕途命運,一心為了謀私利。何談為人民做好事,做實事。為官有兩種:一種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一種兩袖清風,一貧如洗。很顯然,只有后者才能稱得上清清白白。要做到清清白白,必須要有舍小家顧大家的忘我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犧牲精神。要時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頭,不該拿的不拿,不該要的不要,做到淡泊名利。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要不斷提醒自己,必須抵御住形形色色的誘惑,要始終保持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純潔性和廉潔性。
學習李林森同志,就是要學習他的為民情懷。李林森同志一生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勤奮務實,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他把一生的追求放在為群眾得實惠上,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錚錚誓言。
李林森同志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先進事跡和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