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盤錦人結(jié)婚習俗,老盤錦結(jié)婚男方女方習俗大全

大風車考試網(wǎng)

本地婚嫁通常以說媒、訂婚、結(jié)婚三禮進行: 說媒 男女婚配,由父母作主,憑媒妁之言。雙方認為門戶相當,男方即托媒人(俗稱“周公”)去女方提親,如應(yīng)允,則將女庚(即八字)交由媒人給男家“送口契”,經(jīng)星命術(shù)士合八字,如無沖克,則可訂婚。充當婚姻的媒人,有“七十二餐半”之說,因其在來往娘婆二家撮合之際,要吃七十二餐酒,另半餐是迎娶之日,女家發(fā)轎前的酒宴上,當頭菜上桌,行將開席時,門外炮竹一響,媒人不及舉杯則要告退離席,護轎而去,是為“半餐”。

訂婚 舊時定婚又叫定親,民間通常稱之為“押庚”或“過禮”。訂婚之日,男方備庚帖、衣飾、彩禮(也叫聘金或聘禮,付給女方的錢財),托媒人送往女家,是為訂婚。聘金多寡,視男方家境而定,貧者也有省去聘金的。女方若系富家,為了女兒嫁到男家生活舒適,以及講究門面等,故有以房地產(chǎn)作為“陪嫁”。 結(jié)婚 結(jié)婚禮,程序達十余項,多與各地同,僅就異者述之;槠谝话阍谂D月為多,又以“臘八”完婚者較普遍。民間認為此日無沖克,且又逢“八”,俗話說,“若要發(fā),不離八”。女家陪嫁,無問貧富都少不了馬桶(稱子孫桶),提桶和大、中、小三只園木盤(通稱“三元”,寓“三元及第”)以及精制的男女兩雙單鞋(大多為新娘親手所制),女為繡花鞋,置于新郎鞋內(nèi),謂之“同鞋”,含“同偕(鞋)到老”之意。子孫桶內(nèi)放有棗子、花生、百子糕和染紅的雞子(蛋)等。到男家后親友中擇一男童將食物取出歸其所有,并坐其上撒泡尿,取“早生貴子”之兆。迎親花轎臨門塞“開門禮”,女家始允開門相迎。另外,女家親友還有要挾迎親者多放炮竹的舊俗,否則,雖獻過“開門禮”,也得拒轎于門外,間有強脫媒人衣帽或卸轎桿押放炮竹之舉。拜堂時,掌禮者告知避忌屬相的人避離喜堂。行禮畢,觀禮者均可拳擊新郎背,俗稱“打發(fā)”。繼而以紅巾一條,新人各執(zhí)一端,新娘步新郎后,履袋入洞房,其間有專人伴唱頌詞,眾人和“好”,隨麻袋相遞而前,寓意“傳代”。入洞房,新郎為新娘揭蓋頭,同飲交杯茶(土著以熟雞一只代之),親友捧熱水一盆,內(nèi)浮荷葉一片,請新人同洗手,而后舉家全洗,是為“和氣水”。晚間,除有善歌者“頌房”,無問親疏長幼進入洞房謔語相嘲,進行“鬧房”。攙奶奶替新娘卸首飾,請新郎解衣就寢所謂“送房”等活動外,另外尚有“偷房”一節(jié),即新人入睡后,客中(多為青年)好事者竊聽私語、竊取新人衣飾鞋襪,新人于次日必宴請始可索還。至此,婚禮大體告成;楹笕铡盎亻T”,新郎去岳家稱“新姑爺”,席間多遭姑嫂及平輩親友戲弄,如不勝酒力,則被灌得酩酊大醉,飯碗內(nèi)埋藏食鹽、大椒粉,飯未食盡,身后卻閃電似的將大碗飯扣入碗內(nèi),民間稱此為“扣飯”,此風至今尚存。 30年代初,婚嫁舊俗先后在城鎮(zhèn)有所革新,無需媒妁之言。男女雙方在自行認識互相產(chǎn)生愛情,經(jīng)一段時間的戀愛即議婚,有的不經(jīng)訂婚程序即結(jié)婚,以金戒指為聘禮,以示訂婚紀念。時興在報上刊登訂婚、結(jié)婚啟事。婚禮之日,城區(qū)有以黃包車或小汽車取代花轎。新郎著時裝,新娘穿旗袍披輕紗,胸前佩戴紅花,有未婚男女儐相相伴。司儀執(zhí)掌婚儀程序,主婚人,介紹人(無介紹人的也需安排介紹人)相繼致詞,證婚人(親友中有資望者或有地位的人士)宣讀結(jié)婚證書(一式兩份)后,依次用印(即蓋章),新人交換戒指信物,互行鞠躬禮,致答詞,并轉(zhuǎn)向來賓鞠躬致謝。禮畢,鳴炮奏樂,攝影紀念,儐相伴送入洞房,設(shè)宴招待親友,時稱“文明結(jié)婚”。農(nóng)村多沿老式婚禮,貧寒之家更為簡略。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