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風(fēng)土人情的差異,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的代表特產(chǎn),那么武漢特產(chǎn)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錄集的武漢比較有名的特產(chǎn)僅供參考。
一、武漢十大特產(chǎn)名單
一,豆皮
豆皮是武漢的特產(chǎn),非常好吃,很有名。
豆皮的形狀像一個小方塊,色澤金黃有光澤,讓人垂涎。
去武漢必吃的十大美食
它的外皮香脆可口,但內(nèi)里卻非常柔軟。 吃起來外酥里嫩,香脆可口,微咸的味道在口中蔓延開來。 不管你吃多少,你都會覺得不夠。
如果去武漢吃豆腐,最好去老通城。 老通城的三鮮豆腐是最好吃的。
二,熱干面
在外人眼中,熱干面已經(jīng)成為武漢美食響亮的名片。
熱干面不同于冷面和湯面。 面條勁道十足,淋上麻醬、香油、辣椒油,稍微攪拌一下,還沒等醬汁凝固就嗦到嘴里,味道剛剛好。
去武漢必吃的十大美食
武漢的每一道熱干面都有不同的醬料和口味。 早上一碗熱干面,是這座城市最獨特的問候方式。
三,湯包
武漢的湯包最開始是從江蘇那邊傳過來的,后來經(jīng)過改良,然后逐漸形成了武漢本地的特點。
武漢的湯包,不比其他地方的湯包那么大,而是小巧玲瓏一個,它的皮薄的就像是一層紙,做成這種湯包的包子皮都需要特殊的技巧。
做好的湯包端上桌,就像一個個小燈籠,一籠子六七個整齊的放在上面,用筷子輕輕一挑,湯包就破開露出里面淡黃的湯汁,里面的肉餡就像一個小球浮在肉汁里。
一旁的包子皮晶瑩剔透,看著就十分的有食欲,等到包子涼了一些后,整個都塞進嘴里,那味道真是,給個神仙做都不換!
四,糊湯粉
糊湯粉,被譽為“武漢人的羊肉泡饃”。
千湖之省,百湖之城,武漢的早餐一定是不能沒有魚的。 將鮮魚煮成糊湯,用稻米熬成米線,撒上蔥、蝦皮、胡椒、蔥花、辣蘿卜。 武漢的過早,沒有比這更新鮮的了。
在武漢人眼里,糊湯粉一定要和油條一起吃。 把油條蘸在湯里,香軟的口感是清晨送給老武漢人的禮物。
五,小龍蝦
武漢的小龍蝦很有名。 很多地方的人都聽說過武漢小龍蝦的名字。 這是一道后進的菜,但與其他幾道菜相比,它一點也不差。
每年夏天,武漢都有露天大排檔。 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在大排檔里吃吃喝喝,非常熱鬧,有煙火氣。 但是有一種菜是每個出來吃大排檔的人都會點的,那就是油燜大蝦。
油燜大蝦經(jīng)過大火翻炒后呈鮮紅色。 辣椒、大蔥和蒜末撒在對蝦旁邊。 光是看著他們就很開胃, 它的味道也是辛辣有味,隨著動作越來越快,吃的越多越過癮。 這就是小龍蝦的魅力。
六,燒梅
燒梅是武漢十大名小吃之一。 燒梅其實就是燒麥。 很薄的面團用糯米、香菇丁、肉末等包好,放上黑胡椒。 燒梅有點辣味,絕對香滑爽口。
去武漢必吃的十大美食
武漢的過早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biāo),就是多油多抗餓。 燒梅是代表之一。
燒梅里有糯米、肉丁、香菇……味道鮮嫩,入口有濃郁的胡椒味,肉湯濃郁鮮美,每一口都皮薄嫩嫩, 味道真的很好吃。
燒梅通常和油餅一起吃,是武漢人喜愛的“過早”小吃。 油餅酥脆可口,燒梅又粘又潤,混合在一起的味道真是別具一格。
七,面窩
面窩也是武漢的特色小吃。 面窩通常出現(xiàn)在早餐餐廳。 它看起來像一個大甜甜圈,球是用芝麻包裹的。 它嘗起來很香。
去武漢必吃的十大美食
面窩的味道每一層不一樣,每一層都有每一層的味道,比如面窩的外皮酥脆,厚的部分比較軟,中間的部分很脆,很有意思。
八,雞冠餃
雞冠餃不是餃子,而是因形似雞冠、餃子而得名。
雞冠餃子是用老面做的。 將面團拉成小劑子,輕輕按壓,攪拌出一大團肉餡。 一對折,餃子的原型就出來了。
然后用手將它壓扁,慢慢膨脹,放入翻滾的煎鍋中,就等它慢慢從白胖變成一抹金黃色的油亮。
外酥內(nèi)軟,武漢人形容它的口感“蠻肉坨”。
九,煨湯————武漢人的精神故鄉(xiāng)
武漢熬湯由來已久。 武漢人每頓飯都要一大碗煨湯。 喝湯的習(xí)慣由來已久,已經(jīng)融入了他們的靈魂。 這是他們的精神故鄉(xiāng)。 武漢人說可以不吃飯,但一定要喝湯。
武漢的煨湯大多是藕煨排骨湯,而且湯很健康,所以另一方面,武漢人可以說是非常注重養(yǎng)生的。 武漢人喜歡用舊鍋煲湯。 鍋越老,湯越入味。
人們將蓮藕用大火燉至軟糯,然后與炸好的排骨一起放入鍋中,開始慢燉。 幾個小時后,湯煮開,打開鍋蓋,一股難以言喻的香味撲面而來。 來吧,開始享用這個美味吧。
這樣熬出來的湯鮮甜,排骨和肉也很好吃,藕的清香為這個湯汁添姿增彩。 一點都不油膩,特別好吃。
十,油香
油香曾經(jīng)是老武漢街頭最正宗的小吃,因油香撲鼻而得名。
油香的方法很講究。 面粉用高溫水煮沸,面條煮熟后迅速冷卻。
二、武漢簡介
武漢(Wǔhàn)簡稱漢,又稱江城,它是武昌、漢口、漢陽三鎮(zhèn)統(tǒng)稱。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全國七大中心城市之一華中地區(qū)最大都市,華中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漢城市圈的中心城市。
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地形屬于殘丘性河湖沖積平原,形狀酷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
武漢全市東西最大橫距為13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為155公里,面積8494平方公里,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fēng)氣候,四季分明。襟江帶河,交通便利,又譽為"九省通衢"之地。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系四方的作用。長江、漢水橫貫市區(qū),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zhèn)隔江鼎立的格局。
武漢的城市宣傳標(biāo)語“大江,大湖,大武漢”,突出了武漢的城市特點。武漢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如今的武漢,正以“建設(shè)國家中心城市,復(fù)興大武漢”為己任,重新邁向國際化大都市。截止2013年末期,武漢常住人口1022萬人,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