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這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篇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_芙蓉樓送辛漸的意思由快車教育網成輯整理,望大家喜歡。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品注釋: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西北。
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這首詩是作者在江寧做官時寫的。
寒雨:秋冬時節(jié)的冷雨。
連江:滿江。
吳:古代國名,這里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zhèn)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
平明:天亮的時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
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
孤:獨自,孤單一人。
洛陽:現(xiàn)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壺:我的心如晶瑩剔透的冰貯藏在玉壺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純潔的心。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
作品譯文: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描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州,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構思精巧,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玉壺本純潔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謂纖塵不染。其對洛陽親友之意,乃自愿隱論,毋煩招致。洛陽雖好,寧動冰心。左太沖詩:”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來游”,正與同意。但此詩自明高志,與送友無涉。故作第二首云:”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敘出芙蓉樓餞別之意。
”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所謂”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見于《宋書》卷九十二:”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jié)彌茂”。這是劉宋時代”清平無私”、”為上民所愛詠”的良吏陸徽的話,王呂齡取用”冰心”二字,當表示自己與”厲志廉潔,歷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的陸徽志同。”玉壺‘‘二字見于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是高潔的象征。此外,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的”周苛慷慨,心若懷冰”、姚崇《冰壺誡序》的”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牽于宦情”之意。王昌齡的這一名句不僅包蘊了”冰心”、”玉壺”、”心若懷冰”、”玉壺之德”等語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創(chuàng)作背景: 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一說山西太原人。詩擅長七絕,能以精煉的語言表現(xiàn)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后人譽為“七絕圣手”。其邊塞詩很著名,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登開元十五年進士第,補秘書郎。二十二年,中宏詞科,調汜水尉,遷江寧丞。晚節(jié)不護細行,貶龍標尉卒。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以上這篇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_芙蓉樓送辛漸的意思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好友。更多唐詩,詩詞盡在:望大家多支持本網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