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大風車考試網(wǎng) > 政策改革 > 正文

南京專家解讀四中全會公報

大風車考試網(wǎng)

在南京專家解讀四中全會公報 走自主式法治發(fā)展道路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23日閉幕,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重大任務。“依法治國”4個字,以前所未有的重量、高度和深刻意義出現(xiàn)在四中全會公報中。公報一經(jīng)公布就引發(fā)社會高度關注。公報都有哪些亮點?透露了什么信號?記者昨天采訪相關專家,對公報進行解讀。

“中國走的是自主式法治發(fā)展道路”

  “我認為四中全會公報的最大亮點,是提出走自主式法治發(fā)展道路。”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春福教授說,公報的亮點很多,“設立巡回法庭”、“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等每一個具體的改革措施都是亮點,但最大的亮點是提出建設*,這體現(xiàn)中國走的是自主式法治發(fā)展道路。“可以說,這樣的自主式法治道路,既遵循了世界人類文明、法治的精華,認同法治的基本原則,又有自己特殊的地方。”

  在他看來,公報中的很多提法,均體現(xiàn)了這一點。比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nèi)心擁護和真正信仰;等等。“這些都是對人類法治文明的汲取和認同。”他說,我們的法治道路有自己的特色。公報特別強調(diào)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總結(jié)了*建設的一條基本經(jīng)驗: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個方面。

  楊春福說,*法治道路內(nèi)涵比較豐富。一是“三個統(tǒng)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二是“三個依法”和“三個法治”,即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其中,“三個依法”是依法治國的載體,“三個法治”則是依法治國的目標;三是“五個堅持”,即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

  他說,自主式法治發(fā)展道路,是我們道路自信一個很重要的表現(xiàn),向世界宣示*道路是什么:一方面我們承認全人類法治的基本原則,同時有自身的法治特色。

“依法治國從方略變成方案”

  “四中全會公報一個重要關鍵點,是把依法治國這一國家的基本方略變成方案。”南京工業(yè)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院長劉小冰教授說。

  在他看來,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方略更加宏觀一點,組織形式各方面都沒有明確。“這次公報對于依法治國的部署,把基本方略變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他說,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目標體系和任務更加明確,在法治建設的關鍵點上取得了突破。

  公報明確了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五大體系。這五大體系可以把依法治國的目標分成兩個層次。一是國家之法,包括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二是黨內(nèi)之法,明確提出了用黨內(nèi)的法規(guī)體系治理黨員,并通過治理黨員來達到依法治國。

  “圍繞總目標和五大體系,公報明確了依法治國的6項重大任務: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社會建設、法治隊伍建設、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等。”劉小冰說,最能體現(xiàn)依法治國從方略變成方案的是,公報在法治建設的關鍵點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這些關鍵點恰恰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法制工作抱有懷疑或畏難情緒的主要原因。”比如說,我們國家的審判司法體制,最關鍵的問題是地方化、行政化、神秘化。地方化即法院基本上是屬地設置;行政化就是法院管理體制是行政管理體制,院長、庭長說了算;神秘化,就是很多東西信息公開不夠,老百姓不知道司法審判的運作過程。“這‘三化’對我們國家審判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明顯的是行政審判,就是民告官案件。”劉小冰說,這次公報在這些問題上有所突破。如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巡回法庭雖然不等于巡視組,但有巡視組的作用和功能,方便老百姓打官司。

  再比如,不按照行政區(qū)劃設置法院,力度也非常大。“由此,民告官的案子,地方就干涉不了或者干涉小得多。法院也敢受理,敢立案,敢判。”還有一個突破就是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這也是長期以來困擾司法的一個難題。”他說,以前一些領導干部為官一任禍害一方,禍害完了拍拍屁股走了,F(xiàn)在是終身追責,可以有效督促政府行政人員依法履職。

“推進重大決策法治化最具震撼力”

  “四中全會公報確定了*法治體系,建設*的總目標,確立了五大法治體系建設,部署了六項重大法治建設任務。這標志著依法治國將進入到實質(zhì)性的具體實施階段,一系列依憲治國和依憲執(zhí)政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將會全面推進。”南京市社科院城市發(fā)展研究所所長朱未易研究員說,四中全會出臺的若干戰(zhàn)略和舉措亮點紛呈,招招切中問題要害,其中推進重大決策法治化的表述內(nèi)涵最具震撼力。

  四中全會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nèi)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這句話短短85個字,內(nèi)容極其豐富,問題意識極強,招招具有規(guī)制力。”朱未易說,這一表述體現(xiàn)了重大決策法治化的根本要求,具體體現(xiàn)在重大決策法治程序和機制建設上,要將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要建立依法決策機制,要建立合法性審查機制,要建立終身責任追究及倒查機制。“再配以剛性的法律法規(guī)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規(guī)范,將會杜絕隨意性決策、私利性決策、非科學決策以及政績驅(qū)動性決策等弊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