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股“幸福”的熱潮悄然興起。從“幸福廣東”口號的提出,到武漢“十二五”規(guī)劃寫入“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再到總理在與網民交流時將“幸福”解讀為“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幸福”成為一個熱門詞匯,“幸福指數”成為一個衡量指標。
對于一個正在找工的大學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職業(yè)幸福感來自什么?本報記者在招聘會上與數位求職學生對話“幸福”,探尋大學生的職業(yè)幸福感。
“幸福工作”不代表工作幸福
什么是幸福?《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大學生在找工的過程中,遭遇的境遇和面臨的生活各不相同,于是,每個人對幸福的詮釋也各有千秋。
“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才是幸福的工作?”在我們的采訪過程中,不同的畢業(yè)生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答案。有人選擇了穩(wěn)定的工作,于是公務員、事業(yè)單位成為許多人的共同追求;有人把理想薪水放在第一位,于是地產、金融、通信等壟斷行業(yè)成為他們的首選;還有人希望自主創(chuàng)業(yè),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yè)。無論你選擇哪一種就業(yè)方式,只要適合你,就是一份幸福的工作。
大學生找工作,是一個尋找幸福工作的過程。然而,擁有一份“幸福工作”,并不意味著你“工作中很幸福”。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種現象,一些表面上有著“幸福工作”的人,其實內心并不幸福,他們根本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愉悅與成就感。所以,這類人看似“幸福”,實質不幸福。
大學生找工作,不僅要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幸福工作”,更要從工作中獲得幸福。這種幸福的感覺就是職業(yè)幸福感。通常,衡量你的工作有沒有職業(yè)幸福感,就要看這份工作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發(fā)揮你的潛能,帶給你持續(xù)的快樂體驗。如果你能從工作中不斷體驗快樂,那么,你就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他們眼中的幸福
幸福=外企工資+國企福利+私企發(fā)展空間
“我生活在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家庭,表面上自己拿主意,而實際上,這個主意還需要得到家庭成員的同意。”廣東工業(yè)大學的侯同學,來自粵北山區(qū),父母一直想讓他到國企工作,圖個安穩(wěn)。但在找工的過程中,此路不通。侯同學考了公務員,隨后放棄,轉而將目光鎖定中國移動[75.40 1.34%],可惜與之失之交臂。
現在,他找到了一家速運公司,雖說比不上國企的安穩(wěn),但也畢竟是行業(yè)內的龍頭企業(yè)。侯同學認為,幸福就是能夠拿著外企的工資,享受國企的福利,擁有私企的發(fā)展空間。
幸福=工作穩(wěn)定
廣東工業(yè)大學財務管理專業(yè)的李同學是一位女生,在她看來,理想的職位是銀行或大型的國企,如果是事務所,看在工資多一點的份上,也還勉強可以。
李同學對職業(yè)幸福感的理解是工作穩(wěn)定,經濟上不依賴父母,能夠養(yǎng)活自己。為此,她期望的工資待遇要達到3000元以上,具備五險一金,最好能夠提供住房,在這個大城市,有房住比什么都安心。
幸福=擁有自己的事業(yè)
在華南師范大學電子商務專業(yè)李同學看來,幸福有四個因素。一是能夠找到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工作,比如國企、銀行等企業(yè)中的投資顧問,這是最幸福的;二是除了工資以外,社會地位是幸福的體現因素,具體來說就是,以自己所讀的書,所擁有的學歷,能夠做相應的職位工作;三是希望能夠買到房,落實好戶口;四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也曾考慮回家創(chuàng)業(yè),這對于他來說,是一份完全屬于自己的事業(yè),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幸福=回家鄉(xiāng)教書
來自韶關的陳同學,就讀于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計算機網絡專業(yè)。陳同學并沒有在招聘會上找工作,因為他下周就要回家面試,他應聘了家鄉(xiāng)縣城一所高中的老師。他覺得老師工作穩(wěn)定,固定時間上下班,固定時間發(fā)工資,這種生活雖然簡單,但卻是一種簡單的幸福。對于自己的這個想法,陳同學說完得意地笑了。
幸福=考上公務員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最好是與計算機相關的工作。”這是廣東工業(yè)大學信息管理專業(yè)吳同學對幸福的理解,他認為,這樣的工作理想月薪應該有4000元,應該有五險一金。
和大多數人一樣,他也認為,最幸福的工作就是考上公務員。
幸福=恬靜的生活
遇到王同學,她剛投完簡歷。對于幸福感,她的理解與大多數人都不同。她希望追求一種平淡的生活,不喜歡過著忙碌的日子,在她看來,如果沒有自己的生活,賺太多的錢也沒用。
王同學很看重公司提供的培訓,“作為大學生來說,我們接觸的東西還是太少,如果有好的培訓,自己會成長得更快。”而對于工資,她認為,如果一個公司有發(fā)展機會的話,2500元就是可接受的工資,有3000元最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