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最新河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廣州醫(yī)科大學在河南招生錄取數(shù)據(jù)顯示,河南考生上廣州醫(yī)科大學的分數(shù)在542至577分,位次為69619至10083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42至577區(qū)間才能上廣州醫(yī)科大學。
一、河南考多少分能上廣州醫(yī)科大學
1、2022年河南考生上廣州醫(yī)科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9619名;
2、2021年河南考生上廣州醫(yī)科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526名;
3、2020年河南考生上廣州醫(yī)科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6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260名;
4、2022年河南考生上廣州醫(yī)科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083名;
5、2021年河南考生上廣州醫(yī)科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520名;
6、2020年河南考生上廣州醫(yī)科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13名;
二、廣州醫(yī)科大學在河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廣州醫(yī)科大學在河南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42 | 69619 | 省政府 |
202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54 | 10083 | 省政府 |
2、2021年廣州醫(yī)科大學在河南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84 | 38526 | 省政府 |
2021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81 | 12520 | 省政府 |
3、2020年廣州醫(yī)科大學在河南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616 | 30260 | 省政府 |
2020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77 | 12113 | 省政府 |
補錄和征集志愿的不同是什么
1.平行志愿中的中的征集志愿它們是一樣的,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第一次錄取后,院校招生人數(shù)不足,就要進行征集志愿!(即還沒被錄取的考生有機會再填多次志愿)之后的再一次錄取過程就叫補錄。(可以理解為第二次錄取)
2.征求志愿通俗的將是高分征求,而補錄是降分征求,還有征求志愿的專業(yè)較多,降分的話很難有好的學校專業(yè)
3.當然有區(qū)別了,征集志愿能選的專業(yè)很多,補錄只能選那些人沒填滿的專業(yè)。
全國211大學完整名單
序號 | 名稱 | 省份 | 211 |
1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是 |
2 | 合肥工業(yè)大學 | 安徽 | 是 |
3 | 安徽大學 | 安徽 | 是 |
4 | 北京大學 | 北京 | 是 |
5 | 清華大學 | 北京 | 是 |
6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是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是 |
8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是 |
9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是 |
10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 北京 | 是 |
11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是 |
12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 | 是 |
13 | 中央財經(jīng)大學 | 北京 | 是 |
14 | 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 | 北京 | 是 |
15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 | 是 |
16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北京 | 是 |
17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 | 是 |
18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是 |
19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 | 是 |
20 | 北京工業(yè)大學 | 北京 | 是 |
21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 | 是 |
22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 | 是 |
23 | 中央音樂學院 | 北京 | 是 |
24 | 北京林業(yè)大學 | 北京 | 是 |
25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 北京 | 是 |
26 |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 | 北京 | 是 |
27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北京 | 是 |
28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北京 | 是 |
29 | 北京體育大學 | 北京 | 是 |
30 | 廈門大學 | 福建 | 是 |
31 | 福州大學 | 福建 | 是 |
32 | 蘭州大學 | 甘肅 | 是 |
33 | 中山大學 | 廣東 | 是 |
34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是 |
35 | 暨南大學 | 廣東 | 是 |
36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東 | 是 |
37 | 廣西大學 | 廣西 | 是 |
38 | 貴州大學 | 貴州 | 是 |
39 | 海南大學 | 海南 | 是 |
40 | 河北工業(yè)大學 | 河北 | 是 |
41 | 鄭州大學 | 河南 | 是 |
42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4 | 東北林業(yè)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5 |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6 | 武漢大學 | 湖北 | 是 |
47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是 |
48 |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 湖北 | 是 |
49 | 華中師范大學 | 湖北 | 是 |
50 | 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 | 是 |
51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湖北 | 是 |
52 |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 湖北 | 是 |
53 | 國防科技大學 | 湖南 | 是 |
54 | 中南大學 | 湖南 | 是 |
55 | 湖南大學 | 湖南 | 是 |
56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 | 是 |
57 | 吉林大學 | 吉林 | 是 |
58 | 東北師范大學 | 吉林 | 是 |
59 | 延邊大學 | 吉林 | 是 |
60 | 南京大學 | 江蘇 | 是 |
61 | 東南大學 | 江蘇 | 是 |
6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 是 |
63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蘇 | 是 |
64 | 河海大學 | 江蘇 | 是 |
65 | 蘇州大學 | 江蘇 | 是 |
66 | 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 | 是 |
67 | 江南大學 | 江蘇 | 是 |
68 | 中國藥科大學 | 江蘇 | 是 |
69 |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 江蘇 | 是 |
70 | 中國礦業(yè)大學 | 江蘇 | 是 |
71 | 南昌大學 | 江西 | 是 |
72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是 |
73 | 東北大學 | 遼寧 | 是 |
74 | 大連海事大學 | 遼寧 | 是 |
75 | 遼寧大學 | 遼寧 | 是 |
76 | 內蒙古大學 | 內蒙古 | 是 |
77 | 寧夏大學 | 寧夏 | 是 |
78 | 青海大學 | 青海 | 是 |
79 | 山東大學 | 山東 | 是 |
80 | 中國海洋大學 | 山東 | 是 |
81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山東 | 是 |
82 | 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 | 是 |
83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是 |
84 | 西北工業(yè)大學 | 陜西 | 是 |
85 |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 陜西 | 是 |
86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陜西 | 是 |
87 | 空軍軍醫(yī)大學 | 陜西 | 是 |
88 | 陜西師范大學 | 陜西 | 是 |
89 | 西北大學 | 陜西 | 是 |
90 | 長安大學 | 陜西 | 是 |
91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是 |
92 | 復旦大學 | 上海 | 是 |
93 | 同濟大學 | 上海 | 是 |
94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是 |
95 | 上海財經(jīng)大學 | 上海 | 是 |
96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 | 是 |
97 | 上海大學 | 上海 | 是 |
98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是 |
99 | 海軍軍醫(yī)大學 | 上海 | 是 |
100 | 東華大學 | 上海 | 是 |
101 | 四川大學 | 四川 | 是 |
102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是 |
103 | 西南財經(jīng)大學 | 四川 | 是 |
104 | 西南交通大學 | 四川 | 是 |
105 |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 四川 | 是 |
106 | 南開大學 | 天津 | 是 |
107 | 天津大學 | 天津 | 是 |
108 | 天津醫(yī)科大學 | 天津 | 是 |
109 | 西藏大學 | 西藏 | 是 |
110 | 新疆大學 | 新疆 | 是 |
111 | 石河子大學 | 新疆 | 是 |
112 | 云南大學 | 云南 | 是 |
113 | 浙江大學 | 浙江 | 是 |
114 | 重慶大學 | 重慶 | 是 |
115 | 西南大學 | 重慶 | 是 |
三、廣州醫(yī)科大學最新介紹
廣州醫(yī)科大學創(chuàng)辦于1958年,是一所以醫(yī)學為優(yōu)勢和特色,開展博士、碩士、本科多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學,F(xiàn)有番禺、越秀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37.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8.65萬平方米。下設22個學院,18所附屬醫(yī)院,28個研究機構。擁有1個國家醫(yī)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3個省部級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基地、32個市(廳)級重點實驗室。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2個市(廳)級重點學科;臨床醫(y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免疫學、神經(jīng)科學與行為學、微生物學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全學科ESI綜合排名位居全國高校百強。學校擁有19個國家臨床重點?疲80個。ú浚┘壷攸c?,其中呼吸內科排名全國第一、變態(tài)反應科排名全國第二、胸外科排名全國第四、小兒外科排名全國第四、小兒內科排名全國第六、精神醫(yī)學專科排名全國第七。 學校堅持“人才興!睉(zhàn)略,現(xiàn)有教職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一批優(yōu)秀教師;博士研究生導師68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279人。 學校是全國首批“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試點高校,堅持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培養(yǎng)凸顯責任擔當和業(yè)務精湛、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開設本科招生專業(yè)21個,覆蓋醫(yī)學、理學、管理學、工學、法學5個學科門類。共有省級及以上優(yōu)勢專業(yè)16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11個,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yè)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3個。建有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個;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7個;建有國家級、省級精品類課程100門,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8門。擁有臨床醫(yī)學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yè)學位博士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專業(yè)學位碩士授權點6個,F(xiàn)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3萬余人。近五年,畢業(yè)生總體就業(yè)率超過96%,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近五年,學校承擔了市(廳)級以上各類縱向科研課題25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shù)連續(xù)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0余項;在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ell》《Lancet》《Nature Medicine》在內的世界知名雜志發(fā)表SCI論文10000余篇;1項科技成果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科技成果入選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和教育交流合作,是廣東省本科教育國際化辦學改革試點單位,先后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荷蘭、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以及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多所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wěn)定的合作交流關系。學校與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朱爾斯·霍夫曼教授深入合作,建立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學校自2010年起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學生285人,來自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的25個國家。 半個多世紀的薪火相傳,學校逐漸形成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廣醫(yī)人精神,確立了“德術兼修,醫(yī)文相融,師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在人才培養(yǎng)、科研醫(yī)療等方面與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緊密互動,并在抗擊非典、亞運醫(yī)療服務、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將扎根廣州,輻射廣東,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積極推進“學科強校、人才興校、特色引領、創(chuàng)新發(fā)展”發(fā)展戰(zhàn)略,凝心聚力,開拓進取、銳意創(chuàng)新,努力把學校建成為一所位居全國獨立建制醫(yī)科院校前列的高水平醫(yī)科大學,力爭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2021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