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高校招生腐敗再度發(fā)生
在中央巡視組和教育部的雙重要求下,中國人民大學將暫停自主招生。未來教育部將會視人大整改情況決定是否恢復其自主招生資格(據12月23日《京華時報》)。
自中國人民大學原招生就業(yè)處處長蔡榮生因持假護照“跑路”被抓以來,關于人大的招生丑聞紛至沓來。近期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續(xù)梅首次承認人大在自主招生中存在問題。
自主招生改革始于2003年,是教育部為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模式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一種積極嘗試。然而,人大自主招生黑幕卻暴露了 該項改革的不徹底性和局限性。我國的自主招生改革在擴大高校自主性、弱化分數的硬約束的同時,卻沒有在高校去行政化、教育事業(yè)倫理化、招生運作透明化等方 面進行同步改革。自主招生演變成高校的行政官僚招生,相關問題必然接踵而至。高校自主招生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配套和監(jiān)督措施,始終停留在半拉子工程狀態(tài), 那么自主招生名額在強大的社會需求下,變得奇貨可居、待價而沽也就不足為奇了。
腐敗的破壞性人所共知,而教育腐敗則危害尤甚。它一方面會銷蝕社會精英的知識生產能力和思想創(chuàng)新能力,阻礙甚至扼殺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前景和成長空間;另一方面它會阻礙社會階層之間的縱向流動,使得利益固化的格局更難打破,導致社會結構走向剛性和對立。
教育部要求人大暫停自主招生、責令進行限期整改,顯示了愿意正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不過,筆者認為,相關部門對于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應進行整體 反思和制度檢省。公眾有理由追問:自主招生腐敗是否人大一家獨有?導致自主招生腐敗的制度缺陷是什么??如果教育部門能以此次事件為契機,從頂層設計上推 動高校自主招生走向公平和透明,那么人大招生丑聞或許將成為我國大學教育改革的轉折點。
如何防止高校招生腐敗再度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