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某市副科級公務員趙菁對此喜憂參半。喜的是,盼了多年的單位公車改革要實行了,她可以每月領(lǐng)到五六百元的車補;憂的是,早已參加車改的老公每月2400元的車補要調(diào)低到500元左右。就在公務員感嘆車補“低了一些”時,一些貧困地區(qū)的財政部門卻為“5813”車補犯起愁來:車改后財政將少養(yǎng)百來輛公車,一年節(jié)省上千萬元,但同時卻要拿出幾千萬元給全體公務員發(fā)車補,到哪里籌錢?(2017年8月4日 人民網(wǎng))
公車改革是這近時間大家關(guān)注的一大熱點,特別是中央車改指導意見的出臺,更成為了大家茶余飯后討論的焦點。對于中央出臺的車補指導標準,一方面是一些發(fā)達城市公務員的抱怨之聲,覺得補貼標準太低;而另一方面卻是貧困地方拿不出錢來發(fā)放巨額補貼的尷尬。
對于公車改革,大家關(guān)注的主要是車補的標準。中央給出的“5813”車補標準,確實不是很高,以到致于讓許多試點地方的公務員補貼標準由每月幾千元跌至幾百元。在這樣的前提下,這些拿著高額車補的公務員不喊標準低才是一大怪事。
公車改革,不僅要在補貼標準上拿出合理的對策來,更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在補貼的對象上有所區(qū)別對待。否則,同一級別的干部因為身處不同的單位不同的職位,可能在公務外出方面而有很大的差別,有的部門補貼費用遠遠不夠,而有的人員幾科沒有公務外出的情況,車補就成為了變相的福利。
因此,車補不應該只有一個大的補貼框架,而應該進一步細化執(zhí)行辦法。對于一些公務外出頻率高的職位適應加大補貼力度,而對于一些長期坐在辦公室里的職位減少補貼標準。比如:機關(guān)內(nèi)部的文秘崗位,以及一些部門對外辦事的窗口工作人員,公務外出的情況非常少,補貼標準等同于經(jīng)常公務外出的人員,這也確實不合乎情理。
在一些貧窮地區(qū),公車本來就很少,公車運行費用的支出本不大,車改后,反而要承擔全體公務員的車被,財政開支負擔反而增加了不少。這種情況也需有更加合理的措施來解決,避免車改成為減少領(lǐng)導干部福利而成為普惠公務員的一項福利。
所以,車改并非就是發(fā)車補這么簡單的事情,還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盡量讓車補真正補貼到經(jīng)常外出的公務人員身上,真正達到降低“三公”經(jīng)費的目的,而不違背車改的初衷。